從 Hu’s Girl 事件看台灣的英文教育
文章日期:2010-11-05 14:42
胡志強競選總部的人都受過好幾年的英文教育,真不曉得這些人怎麼會給胡志強這種宣傳標語的建議?胡志強自己也沒有察覺異樣,枉費他還是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嘞!這些都還是其次,其實最重要的是教育部的諸公諸婆們應該要好好檢討我們的英文教育,並且提出改進方案。怎麼學過好幾年英文的人還這麼沒有感覺?真不知道我們的各級學校到底是在教些什麼?
“Hu’s Girl” 跟 “Whose Girl” 聽起來是一樣的;通常是不會講這樣的話,因為這個是個問句。另外一個原因是,大家都是人生父母養的有名有姓,問這樣的話非常奇怪,除非是在風月場所。簡單的說, “Hu’s Girl” 這一個標語就已經很容易讓人有負面的聯想;胡志強那群幕僚們竟然還想得出 “Everybody’s Girl” 這樣的標語來回應前一句標語!“Everybody’s Girl” 就是「人盡可夫的女子」,不就是「酒女」嗎?這不正好就強化並且回應對於前一句標語的負面聯想嗎?真不曉得這些人腦袋裡裝的到底是些甚麼東西?
十月下半月,美國朋友來台灣旅行,有幾天我們沒有作陪,她們就自行走走。她們說台灣人很友善,會很努力地用僅會的一點英文來回答她們的問題。有個小姐她們看她滿吃力又很緊張的樣子,她們就問她說她們這樣會不會帶給她困擾;那小姐回答說不會,因為她很難得有機會練習說英文。
我知道學校和街坊都有英文會話課,但那些並不實用。學習語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與那語言的人溝通,其次才是閱讀那語言的書籍報章雜誌。我也知道有交換學生的活動,可是大多數的人並沒有機會參加這樣子的活動,以至於缺乏對話能力。所以說,教育部真的應該要好好檢討英文教育到底要教什麼!